發布時間:2011-06-22 16:23:49
點擊數:45226 次
最近,記者通過宜昌城區多場招聘會發現,不少企業在待遇方面又開始出現“面議”、“行內同等”等字樣,不再像前段時間的“明碼實價”,這究竟又是什么原因,記者昨就此進行了調查。
待遇面議又出爐且多數為大企業
記者在多場招聘會看到,不少企業在自己的宣傳布告中,都將工資待遇悄悄隱去,又用起了面議等字樣,特別是一些大型企業,不僅在現場招聘會上避而不談,在網絡招聘上也是“羞羞答答”。
一位在應聘的吳先生稱,對于應聘者來說,當然喜歡“明碼標價”了,因為在面試的過程中他同樣也害怕自己開高了企業不要他,又怕自己可能開低了,吃悶虧。求職者王女士表示,“對于薪水如果太主動,會讓人覺得自己太看重待遇,可是不問又怕日后說不清”。
企業自嘆有顧慮相互競爭是主因
不少企業人力資源負責人也講述了“明碼標價”的尷尬,標低了優秀的人不愿意來,標高了什么樣的人都來,增加了很多的工作量。所以現在很多單位在招聘的時候,都會在待遇一欄中標明“薪資面議”。
另外,一家企業的有關負責人稱,不標明薪酬待遇,可以防止同行間的人才爭奪。比如公司如果標明“出納,月薪2000元”,其他企業就會開出 “月薪2200元”的招聘條件,所以在他們看來,“薪酬成了商業機密。”而一家企業的人力資源部負責人更直接:“對于一開始就計較待遇、重視薪資的求職者,不管其能力大小,我們一般都不會接受。”所以,企業喜歡填寫薪資“面議”以便能夠在能力高的人當中挑選出更加適合自己的人才,而且能夠更好的保護好自己的薪酬機密。
如何應對薪資面議專家給出相應對策
對于如何應對薪資面議,宜昌市高級職業指導師楊學鋒認為,在面對薪資面議的企業時,首先求職者應該擺正態度,先從自己來總結,自己可以拿到一個什么樣的薪水,自己的期望是什么。
同時,求職者不妨事先了解一下官方公布的各類崗位開價的上限、下限與中間值,結合市場薪資行情的權威分析或專家指教,對自身的素質、能力與經驗有一個客觀分析和估價,既不能漫天要價、“獅子大開口”、也不要“饑不擇食”、過于委屈遷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