煤作為我國的傳統能源,為各個行業提供了能源動力,尤其在電力這塊,作用甚大。但隨著大氣環境的日益惡化,尤其是近幾年的霧霾,致使社會各界的矛頭瞬間指向了這一傳統能源——煤。
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,1—4月煤炭業規模以上企業利潤總額411.7億元,同比減少42%。地方數據顯示,在煤炭大省山西,煤炭企業噸煤平均利潤已經降到5.72元,比黃金時期下降了近七成。近兩年來,我國煤炭行業從黃金十年驟然跌至寒冬,賣方市場變成買方市場,煤價跳水式下跌,供大于求的市場格局短期內難以改變。大氣污染令煤炭行業雪上加霜。有關分析指出,燃煤污染物排放,是大氣污染的主要元兇之一,在環保重壓之下,限煤、控煤之聲此起彼伏,煤炭企業以量補價的幻想也隨之破滅。不少中小煤炭企業已經出現資金鏈緊張甚至斷裂,被迫停產、轉產。 加上以往形成的固有觀念——煤礦安全生產事故頻發、煤炭開采破壞水源、造成巨大采空區等,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談煤色變,認為煤炭行業已經沒落了,要被拋棄進歷史的“故紙堆”中去了。
但在一定時期內,煤炭依然是中國的主體能源,在能源消費中比重將下降,但消費總量仍將保持適度增長,富煤貧油少氣,是我國能源資源的鮮明特點。我國煤炭資源總量5.9萬億噸,占一次能源資源總量的94%,而石油、天然氣資源僅占6%,且其增產難度大,對外依存度約為58%和30%。事實上,在這一輪“煤改氣”中,有的地方鍋爐改造完畢,卻連調試用的天然氣都沒有。與此同時,煤礦安全生產水平顯著提升,開采環節逐漸由黑轉綠,在利用環節的潔凈煤技術也已經成熟。
引自:我們還要不要煤? 作者:王深斌
琛 說:
郝 說:
李剛 說: